權威媒體盤點籃球界財富榜前十名,庫里以41億人民幣位列第三24直播網,榜首身價突破50億大關!
5.28億,詹姆斯把“打工人天花板”釘得死死的。
最新榜單公布,社交圈立刻沸騰:據悉庫里4.1億僅居第三位,杜蘭特4.47億位列次席,緊隨其后的是眾多身家達三億的知名人士。人們最初的感受并非嫉妒,而是開始計算——尋常百姓若要積累如此高的收入,恐怕要從秦朝時期就開始工作了。
仔細觀察更加令人震驚。勒布朗年收入高達五十億八千萬元,其中薪水僅是基礎部分,真正令人咋舌的是他在賽場之外的賺錢機器:運動鞋、汽水、影視作品,乃至披薩連鎖店,全都冠以他的品牌。換言之,他從事籃球運動只是次要工作,真正核心的業務是將“勒布朗”這個名字推廣至全世界。
杜蘭特更為精明。在他效力于勇士隊期間,主動減少了個人收入,隨即把節省下來的資金投向了硅谷,如今從那些科技企業獲得的分紅,已經超過了他的薪資水平。減少薪水?這根本就是左手倒右手,同時還巧妙地規避了稅務負擔。

庫里算是難得的純粹球員。他幾乎全部收入源自勇士隊的豐厚合約,畢竟他是引領小球潮流的關鍵人物,球隊方面樂意投入資金。不過需要留意的是,安德瑪公司給予他的股份持續增值,等到他結束球員生涯時,球衣上的數字或許真不如股票代碼來得珍貴。
最讓人感慨的是加內特,3.34億都是他多年拼搏換來的,21年時一場場硬仗拼出來的,那時工資帽沒有現在這么高,按今天標準可能要翻倍,利拉德更加夸張,開拓者直接提出7000萬年薪,給出的理由是"忠誠值這個價",忠誠竟然也能寫入合同條款。
歸根結底,這個排名并非炫耀財富,而是警示:NBA的盈利模式已經發生根本性轉變。過去主要依靠競技能力,如今還需具備敏銳的商業頭腦。像詹姆斯這樣的球星,早已超越單純運動員的身份,更像是自帶粉絲基礎的商業實體。
尋常人難以掌握,不過可以涉獵些零碎知識:不要把所有財物都集中在同一處,就算收入單據再豐厚,也要像他們那樣,暗中為自己開拓其他、更多的賺錢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