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球衣廣告被認為是新藍海
然而對于很多球隊來說
球衣廣告權益還真不好賣……
這背后是怎樣的原因呢?
10月3日清晨,火箭隊與上海隊的NBA季前賽,在中國球迷中引發了強烈關注,這不僅是場極具話題性的首次CBA和NBA對決,也是姚老板回訪休斯頓的機會,同時標志著CBA球隊在商業推廣上的一次新嘗試。比賽中,上海隊背后出現的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廣告,成為了網絡討論的焦點。
“可以,這很B站!”

據消息透露,B站與上海大鯊魚此次合作僅限于球衣廣告方面,有內部人士向體育生態圈(ID:)確認,促成這次合作的關鍵人物是B站創始人陳睿以及上海大鯊魚的主管姚明,若此次合作成果顯著,雙方可能會考慮將來在體育宣傳上展開更多合作。
NBA球衣廣告的那些事兒
今天咱們先不聊B站的體育營銷,而是談談NBA球衣廣告的情況。其實,球衣廣告也是NBA聯盟今年一個很受關注的話題。雖然放眼世界體壇,球衣廣告開發早已是常態,也是俱樂部的一項重要收入,但是之前一直強調品牌純凈的NBA,卻遲遲沒有打開球衣廣告的大門。
終于到了關鍵時刻,多年的討論終于有了結果,今年四月,事情終于有了定論,NBA正式宣告將啟動為期三年的球衣廣告合作探索方案。
新賽季起,NBA球隊隊服左肩正面約2.5寸寬、2.5寸高的位置,將展示贊助商的標識,這個尺寸區域位于上衣前方。據聯盟測算,每支球隊通過球衣廣告每年能獲得400萬至600萬美元的收入,整個聯盟因此預計總收入將提升至1.2億到1.8億美元。
“您的廣告就放這,貼心吧”

出于商業拓展目的,NBA最終允許球衣上出現廣告贊助,以此提升自身品牌影響力。不過,這種看似前景光明的球衣廣告合作機遇,果真像表面那樣令人滿意嗎?
球衣廣告贊助開發,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熱
官方發布相關通知至今,大約半年時間過去了,NBA各支球隊并未如預料般紛紛為自己的隊服尋找廣告合作方,至今僅費城76人隊成功達成了隊服贊助協議。
今年五月,費城76人與線上售票平臺達成了共識,他們成為了NBA中第一支在球衣上印制廣告的隊伍。根據消息,費城76人與該平臺簽訂了一份為期三年的合同,整體價值大約是一千五百萬美元。
費城76人簽約,加了廣告的NBA球衣長這樣

其余球隊似乎都選擇了靜觀其變,費城76人除外。球衣廣告的NBA贊助項目,表面上的吸引力,并非如人們所設想的那么輕松。這個計劃中潛藏的難題,實際上比原先的預估還要多。
原因1:球隊實力參差不齊,贊助缺乏參考標準
現階段,各支球隊與眾多贊助商都遭遇一個難題:NBA歷史上從未有過球衣廣告的先例,因此,這類廣告能帶來多少收益,缺乏可供參照的依據。
費城76人上賽季位列最后一名,每年仍能獲得500萬美元的贊助金,但這筆金額是否適合其他球隊,是否具有參考價值,目前尚無定論。而去年奪取總冠軍的騎士隊,期望球衣廣告每年的收入能達到1000萬美元。由庫里、湯普森、杜蘭特等NBA頂級球星領銜的金州勇士隊,更是向合作商索要每年高達2000萬美元的贊助費。
擁有多位NBA巨星的勇士隊商業價值極大

雄鹿隊的管理層坦言,獲取理想的服裝宣傳回報并非易事,主要因為缺少可供比較的基準。我們必須重新衡量各支球隊服裝宣傳的市場價值,這個過程會耗費大量時間。對于戰績平平的隊伍而言,尋找資金支持本就十分不易,更何況是服裝方面的合作機會。依我判斷,即便尋得匹配的出資方,每年度的經濟回報或許僅達三百萬至五百萬美元之間。
贊助商們同樣感到迷茫,一位美國本土品牌的市場負責人透露,他們已經收到了來自18支運動隊的球衣廣告合作提議。這些報價的數額十分驚人,然而其市場號召力卻相當有限。
贊助商現在主要困擾有兩方面:一是合同中的金額是否偏高,二是這么高的花費是否劃算,值得投入。
終究,NBA隊服上的廣告和歐洲足球隊球衣胸前顯著的贊助標志相比,實在微不足道,這樣的宣傳力度,能否助贊助商推廣品牌,進而獲取豐厚的經濟回報呢?
歐洲足球界的財閥企業所展示的營銷版圖極為壯觀,而籃球聯賽提供給合作者的宣傳版面卻顯得相當有限


贊助商覺得各球隊的報價都有些虛高,不過體育數據分析公司 Rese 的信息顯示,情況并非如此
arch對五支隊伍展開研究后發現,這些隊伍同贊助商達成的最終金額,較原定預算會減少三成到半數,并且多數隊伍在首個年度沒有計劃推出球衣上的商業廣告。
許多變數,造成各俱樂部和出資方對于球衣廣告合作都采取謹慎策略。即便是資金充裕的阿聯酋航空,本計劃與五六家球隊達成協議,但在簽約關鍵時刻,還是決定暫時緩一緩。
2014年全球球衣胸前廣告贊助的十五強名單公布24直播網,歐洲足壇著名俱樂部悉數位列其中

原因2:帶廣告的球衣銷量得不到保證
與歐洲足球界成熟的球衣廣告運營機制不同,NBA為維護品牌形象而選擇限制球衣廣告,此舉可能遭遇最強烈的抵制來自忠誠的籃球愛好者,這對球衣的銷售量會有一定程度的不良作用,畢竟支持者們已經適應了沒有商業標識的“純凈”球衣,帶有廣告的球衣可能會降低他們的購買意愿。
許多球迷透露,他們不愿意支付120元來購買印有商業廣告的球衣,這種態度或許會造成球衣最終的銷售量與俱樂部最初的預期之間存在差異。
另外,萬一球員代言的公司與俱樂部球衣上的廣告商產生利益矛盾怎么辦?歐洲足球俱樂部的球衣廣告每年能帶來上千萬美元的收入,而NBA球隊中,這部分收入有一半要交給聯盟,因此,球衣廣告的利潤變得非常少,那么,俱樂部還會愿意投入精力去拓展球衣廣告業務嗎?
這些同類問題,同樣是NBA球衣廣告制作環節遭遇的全新困難。
球迷們心存憂慮,倘若任由商業廣告無節制地滲透職業體育,未來某天,NBA的隊服或許會變成那個樣子

雖困難重重,但也蘊藏著機遇
聘請專業公司來運作贊助交易
NBA球衣廣告開拓過程充滿挑戰,然而各大合作方顯然不會放棄這難得的盈利途徑,例如騎士隊已經收到三十多家公司關于球衣合作意向的文件,由于NBA球衣廣告領域尚不完善,合作方普遍持謹慎態度,這既是規避風險的做法,他們也沒有停止對這一新興領域的探索和努力。
眾多隊伍非常看重球衣上的商業合作拓展,有時會委托專門機構負責相關事務。例如老鷹隊、凱爾特人隊以及湖人隊都達成了合作,騎士隊則與拉加代爾集團建立了聯系。這些隊伍都期望借助專業能力和有效方案,更充分地利用球衣廣告,從而為自身獲取更多經濟利益。
不少足球隊都透露,國外企業是他們調研的對象,而國內公司正是這些企業重點關注的方向。
中國企業或迎來機會?
以前,青島啤酒、匹克、蒙牛這些中國公司都曾是NBA的官方伙伴,中興品牌也和一些球隊達成了合作。現在,新賽季開始,易建聯加入了湖人隊,周琦、王哲林參加了NBA選秀,中國方面在NBA的關注度再次升溫,國內民眾對NBA的興趣可能會出現新的高潮。
NBA決定不再限制球衣上的商業廣告,部分球隊能夠表達出對中國企業可能成為其合作者的期待。這一變化推動著聯盟著手修訂涉及球衣廣告贊助的法規與條款,掃除障礙,以便招徠更多國際投資。
中國品牌,有機會出現在NBA球衣上嗎?

設想一下,假如某支NBA球隊隊服上印有中國公司的廣告,借助NBA在中國廣受歡迎的態勢,該品牌能夠得到推廣,同時NBA球隊在中國的人氣也會進一步高漲,這或許是一樁互利互惠的合作。
這自然也向那些打算在球衣上投放廣告的中國企業構成了挑戰,對于那些全球知名并且在美國本土也有推廣計劃的品牌來說,這根本不是什么難題,然而,對于那些在美國球迷中認知度不高或者屬于非常小眾的企業而言,甚至可能會遭到當地球迷的反對,這些都是中國企業決定是否贊助時必須權衡的方面。
確實,球衣廣告贊助的放開對球隊和商家都有益處,不過對NBA來說,這還是一個不成熟的新領域,各方都需要逐步探尋出最合適的路徑。
尋找球衣贊助商時,對于規模較小的球隊,積極爭取匹配的贊助商能夠帶來可觀的資金回報,這對團隊運營至關重要。而騎士、勇士這類市值高、球星云集的隊伍,雖然尋找合作方并不困難,但如何找到符合自身聲譽的伙伴,在維護品牌形象基礎上,實現利潤最大化,同樣需要深思熟慮。
經典的品牌球衣廣告甚至會融入球隊的記憶中去

對于眾多聲稱借鑒NBA模式的中國聯賽來說,認真研究NBA在球衣贊助上的經驗教訓和成功做法,可能會讓它們今后的發展更加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