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9日發布消息,記者張聞報道,中國之聲《新聞縱橫》透露,關注中國籃球的觀眾會發現,從2月6日開始的CBA季后賽,與往年相比有所變化,這種變化體現在賽程安排上,今年比賽日程非常密集。
為何會感到焦慮呢?只要留意奪冠大熱門廣東隊和常規賽最大冷門遼寧隊,觀看安排就是:2月6日,當晚廣東隊將迎戰對手。7日,遼寧隊也啟程參加季后賽。然后8日關注廣東隊,9日關注遼寧隊,接著10日關注廣東隊,11日關注遼寧隊…… 倘若在五局三勝的比賽中,前三場未能分出勝負,那我們接下來又將是12日關注廣東隊,13日關注遼寧隊……
也就是說,今年季后賽首輪,選手們每兩天就要進行一次激烈角逐。如此緊湊的賽程,究竟為何安排?是否會對賽事質量造成影響?前日,央視記者嘗試采訪幾位參賽選手,但因情有可原,選手們無法對賽程設置發表看法。不過,一些業內專家的看法,倒是值得各方仔細思考。
昨天清晨八點多,北京男籃抵達長春龍嘉機場,個別媒體工作者注意到主教練閔鹿蕾在出發等候區域手持電子設備,正在回放次日與吉林隊交手的視頻資料,許多人因此感嘆,這位教練確實非常敬業。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不過這組比賽安排也透著勉強,因為季后賽第一輪次回合是隔天進行,隊伍在比賽結束后的第二天就得趕最早一班飛機返回首都,抵達后立刻要去球場進行熱身,為接下來的較量做準備。因此,閔鹿蕾好像也只能利用這短暫的間隙觀看比賽錄像。受魔鬼賽程困擾的不只是北京隊一支隊伍,除了要打德比的廣東兩支強隊,其余六支強隊都不得不和全國民眾一同經歷春運,倘若比賽輪到四五輪,他們還得來回奔波?;@球評論員王猛指出,這種安排已經對CBA季后賽的競技水平造成了顯著負面影響。
王猛認為季后賽的時間規劃,不利于球隊發揮水平,無法讓競技更加激烈,難以給觀眾帶來精彩的體育盛宴,而今年的賽程完全沒有考慮到這些因素。換言之,比賽結束后接著就得動身,在廣袤國土上趕路,若遇惡劣天氣行程受阻,倘若耽誤了這一程,就無暇為下一場更關鍵的比賽做好身心準備。
或許有人會提出質疑,美國職業籃球聯賽同樣存在高強度連續比賽,同樣需要球員連續作戰,為何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的運動員們,面對類似的奔波勞頓就顯得如此難以適應呢?針對這一問題,籃球評論家王異給出了一個實事求是的解讀。

王異:NBA是個組織健全的聯賽,一個隊伍的注冊球員數量要遠遠超過CBA,他們實際參賽的人員數量也要遠遠多于CBA,他們對于球員的出場時長有相對嚴格的規定,我們幾乎無法想象NBA某個隊伍的關鍵人物平均每場比賽的參與時間會超過40分鐘。另一方面,在出行途中,很多隊伍會配備專用飛機,比賽結束后他們通常立刻登上專機趕往下一站客場。而我們基本依賴普通航班,總是依據別人的行程安排行動。更關鍵的是(NBA)擁有龐大的后勤保障隊伍,他們在飛行途中就能為隊員們提供賽后舒緩按摩和恢復服務。而CBA,近些年趨向專業化,球隊配備了理療師或體能教練,以前則不同,隊伍往往只有一名隊醫,一名隊醫賽后要為十多位球員進行放松和推拿,這非常不合理,球員很難將身體狀態調整到最佳。
今年的季后賽,參賽隊伍都表現得異常激烈,全力以赴。實際上,今年CBA聯賽的常規賽也明顯加快了節奏。數據顯示,去年每支球隊大約兩周進行五場比賽,而今年則是一周三場。由于顯而易見的原因,球員和教練對于這樣的賽程安排也難以提出反對意見。究竟是誰導致球員們即便沒有困難也要創造困難去比賽,這種做法究竟是誰在推動?顯而易見,負責制定比賽日程的機構脫不了責任,兩位解說員幾乎同時想到了一個共同的觀點。
王猛表示,他明白包括籃管中心在內的有權決定此事的部門考慮問題的角度,這些部門能夠為國家隊集訓提供便利,使國家隊提前開始訓練,為亞錦賽做準備,這與奧運會的資格獲取息息相關,對于體育總局籃管中心而言,這是最優先處理的事項。
王異說隊伍規模擴大了,而且今年夏天有亞洲賽事要參加,所以不得不縮減聯賽時間,這就造成了隊員的體力透支,目前還無法確定這種安排能否為亞錦賽提供有力支援,萬一高強度的比賽讓球員出現不該有的損傷,或者過度勞累影響了訓練和亞錦賽的備戰,那可能就弊大于利了。
籃球解說員王猛發布了一篇網絡文章,標題就是“特別希望對CBA多說些贊揚”,不過具體講什么大家都清楚。CBA作為中國唯一能夠實現收支平衡,并且是盈利水平最高的專業體育賽事,顯然具備更大的發展空間,也更有吸引觀眾和商業開發的價值,只是賽事的管理層是否真的像球迷和運動員那樣重視這項運動,是否在全力以赴地推動聯賽進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