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韓國媒體披露了一個消息,那就是,中國足協一度想聘請成都蓉城主帥徐正源入主中國男足,不過,由于薪資遠遠低于這位韓國主帥的預期,談判直接陷入僵局。

據悉,中國足協只愿意給徐正源開150萬美元的年薪,而徐正源的心理價位最少是300萬美元,兩者差距有點大。所以,中國足協的邀請直接被徐正源一口拒絕。
綜合考量的話,徐正源對于國足來說,的確是一個比較理想的人選。他戰術打法縝密,又對中國足球非常熟悉,更重要的是,他已經得到了當今中國足壇的廣泛認可。執掌成都蓉城近五年,他將一支中游球隊逐步打造成為一支強有力的爭冠球隊,這樣的表現有幾個外籍教練能做到?面對上海海港、山東泰山等中超強敵時,徐正源既能精準捕捉對手弱點,又能在主力傷缺時靈活變陣取勝,這種體系化的戰術能力正是目前國足急需的特質。所以,徐正源其實非常契合目前的中國男足。

不得不說,薪資談判的破裂暴露了一個殘酷現實。足協150萬美元的預算,不僅要支付主帥薪酬,還需覆蓋助理教練、體能教練等整個團隊的開支,分攤后主帥實際所得可能僅80萬美元左右。而徐正源300萬美元的要價,雖然遠超足協承受能力,卻并非漫天要價。要知道,目前韓國國家隊主帥年薪已達到350萬歐元。
而徐正源之所以斷然拒絕國足,除了薪資少之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壓力大,任務艱巨,因為以國足目前的整體實力,他完成任務的可能性不大。考慮到還有“戰績不達標自動解約”條款,徐正源就更加不敢輕易趟這攤渾水了。又沒賺頭,壓力又大,還可能被直接炒魷魚,徐正源自然就拒絕了中國足協的邀請了。

徐正源婉拒國足,只是國足選帥困境的一個縮影。足協現在選帥有點“既要又要還要”的意思,既希望新帥具備先進戰術理念,又要熟悉亞洲足球,還想小錢辦大事,不突破預算限制。這種訴求在市場規律面前根本行不通。要知道,即便是前北京國安主帥施密特這樣熟悉中超的教頭,他的薪資要求也遠超足協初始預算,所以,要想請到理想主帥,中國足協應該多加點銀子,否則,很多理想的新帥人選都會錯失掉。